让网友们一网在手,晓其所有!——中国传媒

页面二维码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页面二维码

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分享到:

非遗史话 鸢都奇葩——老猫花灯(续)

2021-06-10 10:48:13 来源:中国传媒

导读:胡一平 第九章 虽未见面成知音 自叹不如留有声 试想郑板桥是什么样的人物,那可是著名的扬州八怪之首,公认的诗书画三绝。在中国古代书画艺术殿堂里和书画史中,他都占有一席

 胡一平

 u=2393560477,3838035600&fm=26&gp=0.jpg

第九章

虽未见面成知音  自叹不如留有声

 

试想郑板桥是什么样的人物,那可是著名的扬州八怪之首,公认的诗书画三绝。在中国古代书画艺术殿堂里和书画史中,他都占有一席之地,其作品当然很受人们欢迎。

尤其是他的书法艺术,也就是他独创的六分半书,可谓独树一帜,享誉天下。

通观郑板桥的书法作品就会发现,上面既有隶书的结构特点,也有行书的艺术特色。所以在整幅书法作品中,完全是杂交融合了隶书和行书的那种间架结构。在书写的时候,他似乎又特别突出放大了隶书蚕头雁尾的基本笔法,虽然粗看起来显得有些杂乱,但细品起来又使人感到恰到好处。

也就是说,郑板桥在这方面的创作,具有独特的匠心意念,成为妙不可言运笔方法,使得隶书行楷两者之间浑然一体,大大增加了传统笔法的丰富性和新颖感。这也是郑板桥书法所以受人推崇的主要原因,成为拥有自己面貌和代表的风格艺术,也堪称是在古代创新书法结字和笔法方面,具有了令人难以企及的鲜明艺术格调。

人们在书法评论方面也很有意义,称其书法艺术的特色,犹如乱石铺街一般,但又错落有致,犹如交响乐的曲谱一样律动和优雅。这就充分体现了他的书写方法,完全不同于前代书法家们的书写章法,不但字的大小对比十分明显,而且在笔画的轻重对比上,其变化也是非常强烈。运用这样的书体结构,故而能将大小、长短、方圆、肥瘦、疏密等诸多方面的错落穿插起来,产生出如那种乱石铺街的超然效果,实际上达到了纵放中含着规矩、散乱中暗含章法的超然意境。

所以欣赏郑板桥的书法,看似随笔挥洒乱写一气,但整体观之、细细品味,却又产生跳跃灵动的节奏感和艺术抽象之美。时而一个浑厚的隶书字体,时而一个飘逸潇洒的行草文字,章法布局完全是随心所动,也可以说是意在笔先,活灵活现。完全是通过字体与字体之间的巧妙搭配,笔法与笔法之间的酬唱呼应,给人一种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的感受。

就连大书法家毛泽东主席,也对郑板桥的书法艺术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你再看郑板桥的帖,就又感到苍劲有力。这种美不仅是秀丽,把一串字连起来看有震地之威,就像要奔赴沙场的一名勇猛武将,好一派威武之姿啊!郑板桥的每一个字,都有分量,掉在地上能砸出铿锵的声音。这就叫掷地有声啊!”毛泽东用这么生动鲜活的语言,评价和赞美郑板桥的书法,就充分说明郑板桥书法艺术的确独树一帜和高人一等。

相传当年郑板桥到达潍县以后,就十分注重欣赏当地的书法艺术作品。有一天他路过西南关一带的那片墓茔的时候,看到几通墓碑十分高大,便停下轿来步入寻视。当看到于适所书的碑刻碑文时,不由得拍手大呼“佳作,真是大佳作啊!”再看其他人所写碑刻碑文时,则评判为:“多为平常之作,不足所论。”从这以后,他便对于适书法艺术有了初步的印象。

郑板桥在祭祀东岳庙的时候,对于殿堂之上悬挂的大匾“发育万物”四字极为欣赏,并评价说:“具有被誉为大字之祖黄庭坚之真传”。再当他看到“发育万物”匾额竟是于适墨宝的时候,不但备加赞扬,而且向人打听其身世背景,家住何方。

庙中道人十分钟情于郑板桥的书法,因此要求题写匾额悬挂。然而郑板桥十分谦逊,连忙表示自愧弗如的说:“余字多逊于君,”以此婉言谢绝。

其后郑板桥又专程到了真武庙中欣赏于适所书楹联,也是赞不绝口。当庙中道人要求留下书法墨宝的时候,郑板桥又是以此推辞。因此在潍县城的石佛寺、东岳庙、真武庙等一些著名庙宇的里面,没有留下郑板桥的墨宝。这既是当地人的一种遗憾,但也充分说明当年于适的书法艺术,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连郑板桥都连声称赞、自叹不如的程度。

另有记载,郑板桥到潍县来的时候,于适刚刚去世几年,这就使得他由于不得相见而叹息遗憾。为此他亲自前往于家祭奠,并向于家人索要于适遗墨留作纪念。既是县太爷、又是扬州八怪之首的郑板桥亲自前来,亦使于家人十分感动,于是将家中所藏的于适主要作品慷慨送与。后来又由于天灾人祸,致使于适的书法墨宝在潍县城内极为稀缺罕见了。

 

第十章

两大功绩人感动  固若金汤潍县城

 

叙述了上面这些,就可以看出当年到潍县做官的毛县令,为当地人做了多么多的好事。还有他的清廉程度,也是有口皆碑。对于这样好的清官,人们怎么能够不热爱和敬重呢?

单单就说他扩建了当时的慈善机构——养济院和普济堂来说,就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和反响。要做到这些,在古代的时候应该是非常艰难的,因为朝廷没有这方面的专门拨款,地方县衙也没有这样的支出项目。然而要实施这样的工程,却需要大量白花花的银子。这样的两项惠民工程,在当时来说,已经算得上重大工程了。

尤其是普济堂,需要从城外搬迁到城里来,这就首先需要置地。在当时,城池以外的土地,称之为郊野,地价当然就便宜一些。但是城里的地价,就可以说大不一样了。当年潍县城里的地价可以称得上寸土寸金,特别是城池中心的部位,也就是由城隍庙到县衙一带的地方,更不是一般人能够获得。

原因太简单了,因为一个家庭只要住进了城里,就可以称得上城里人了,身价也就高了许多。还有一层,一家人只有搬到了城里,才等于拥有了保险,可保全数代人的平安了。在这方面,潍县城池格外有名,并且为人们所公认。

原因是在明朝末年,清兵第一次大规模进犯的时候,其兵锋一直进攻到了山东东部。当年山东东部拥有六十一座城池,强悍的清兵一共攻陷了六十座,唯有一座、也就是潍县城池没有被他们攻破。当年清兵组织了数万人的精锐部队,层层包围了潍县城池三月有余,并且发动了上百次的猛攻。最后他们在丢下了一千余具尸体的情况下,鬼哭狼嚎的愤愤撤离了。正是由于这样,从此历史上有了攻不破的潍县城之说。

试想当年清兵初次攻陷山海关后,是何等的野蛮残酷,主要进行的便是杀人和抢掠的勾当。他们每当攻下一地,立刻就使当地成为惨无人道的人间地狱。当他们在进攻潍县城的时候,损失竟然如此惨重,那种歇斯底里的仇恨……若是一旦被他们攻下的话,当然就是鸡犬不留了。对于这些,即使很多年过去了,一旦提起来亦使当地人有着头皮发麻之感。这就说明,当年人们之所以取得了保卫潍县城的胜利,一是作战有方,众志成城;二是凭着坚固高大的城池,把敌人阻挡在了外面。

正是因为这样的烽火考验,附近一带的官宦商贾、大户人家才想方设法的搬到潍县城里面来居住。这就导致了潍县城里面的地面十分紧张,达到了寸土寸金的程度。而毛县令之所以要将普济堂设在这样重要的地段,也就是在富户集中的地方,完全是在这里更能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更有救济穷人的能力和条件。

还有一层,毛县令在倡导富户们捐款的时候,也有着不小的难度。但是他能够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首先是要拿出自己的俸银来带头捐款,这样才会有说服力和影响力。加上苦口婆心、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才最终完成了这样两项利于当时、造福后代的工程。其后他又带头捐款倡导重修了真武庙,就更是令人们感激了。

可以想象,人心都是肉长的。毛县令的善举,被广大民众看在眼里,感激在心里。因为人人都会算一笔账,也就是毛县令一共能够有多少俸禄,却能够拿出自己这么多的钱来带头捐资,所以他也成为人们极为称颂敬重的一代清官。

当然毛县令在潍县任职期间,还做了大量的工作,最重要的便是推进了当地的教育事业。在这方面他又有着格外优越的条件,他的名声响亮,而且以身作则,这就具有相当感人的人格魅力。有了这些感人的地方,就自然而然影响到了当地的民风民俗。社会上的风气正了,人们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也就大大的增强起来。传说在毛县令所处的时代,潍县县衙的监狱里面,很长时间都是空空如也。

有了这样的人文环境,当地经济发展也随之进入了新的水平,富裕的人家当然越来越多。以至于十年后郑板桥来到这里的时候,才惊奇的发现这里:“三更灯火不曾收,玉脍金齑满市楼。云外清歌花外笛,潍州原是小苏州。”

 

当前栏目:文史博览
内容导航
最新文史博览
猜你喜欢
  1. 时政
  2. 国际
  3. 财经
  4. 教育
热门新闻
每周热榜
精彩推荐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