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网友们一网在手,晓其所有!——中国传媒

页面二维码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页面二维码

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分享到:

《潍坊与红楼梦》研究系列之一 《红楼梦》与潍坊 ——探寻昌邑姜氏家族与《红楼梦》曹氏家族的关系(2)

2021-03-03 14:27:35 来源:中国传媒

导读:胡一平 三 江宁织造与苏州织造——油水之大非同一般 根据史书记载,原籍昌邑,以后居住在苏州的李煦为代表的李氏家族,与江宁织署曹寅所代表的曹氏家族,不但有着异常密切的同僚

 胡一平

 

江宁织造与苏州织造——油水之大非同一般

 

根据史书记载,原籍昌邑,以后居住在苏州的李煦为代表的李氏家族,与江宁织署曹寅所代表的曹氏家族,不但有着异常密切的同僚关系,而且还具有生死与共的亲谊关系。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父亲曹颙,俱都在南京、也就是江宁织署中担任过最高官职——江宁织造。而在同时期,李煦则在苏州织署中多年担任其最高职务——苏州织造。从当时的现状看,曹寅担任的江宁织造,与李煦担任的苏州织造,是完全一样的职务,只是地域上的不同而已。在这里有一点需要说明,当时的南京,就称作江宁,江宁织造便是主管江宁一带纺织业,实际上也就等于主管现今南京地区的经济命脉。

李煦担任的苏州织造,则是负责管理苏州一带的纺织业,以及苏州的主要经济。因此可以说,两个人尽管所处的地方不同,但担任的官职是完全相同的,所负的也是相同职责,都称得上属于朝廷分派在江南一带、主管江南经济的重要官员。也正是因为他们之间的经历相近,业务相同,因此得以相互照顾,从而结下了深厚的戚谊相关,从此以后便结为一体、祸福与共了。

为了进一步加强这层关系,李曹两家还结成了儿女亲家。李煦的父亲是李士桢,是他将自己的女儿,也就是李煦的妹妹,嫁给了曹雪芹的爷爷,即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为妻。这样一来,曹雪芹的祖母便是苏州李氏,也就是后来他创作《红楼梦》时,将自己的祖母李氏当做了书中贾母的原型人物。《红楼梦》中的许多故事,都是围绕着贾母这位重要人物展开叙述的。

而曹寅的大女儿,也就是《红楼梦》中贾母的女儿,即曹雪芹的姑姑,则是嫁给了苏州李煦的儿子。然而李煦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做李鼎,一个叫做李鼐。那么曹寅的女儿到底是嫁给了李鼎还是李鼐呢?史料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根据本人的推测,应该是嫁给了李煦的大儿子——李鼎的可能性大一些。而这位李鼎,就应该是点评《红楼梦》的畸笏叟的原型人物。

说到这里,我们还应该进一步了解一下,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父亲曹颙担任过的江宁织造。以及李煦所担任的苏州织造,都是些什么样的职务,在当时的大清王朝经济中究竟占据着什么样的地位?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还有则是他们通过何种途径,如何得到这些重要职务的。

当年清朝政府夺取江山建立政权以后,立即开始稳定社会,致力于发展经济。其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在南方的江宁﹑苏州和杭州三处地方,恢复了明朝原本就有的,专门主管宫廷御用、官用、乃至于出口等各类纺织物品的织造衙门。而这三处经济衙门,统称之为江南织造。而江南织造又以地域的不同,进一步划分为江宁织造局、苏州织造局和杭州织造局。也就是说,这三处经济衙门,是直接受命于朝廷管辖的,它们之间的地位也是平等的,并没有什么隶属之类的关系。

从这层意义上说,由朝廷直接委派,在这一地域管理织造局、亦通称为织造的官员,必须是由朝廷内务府派出的官员才有资格担任,其行政级别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副部级。关于这三处经济衙门,还有更重要的内容需要说明。即当初每一处织造局的恢复,所使用的全是朝廷拨下来的银子,而且数额非常巨大。拿今天的话来说,这三家织造局,堪称当时的三大国营企业,属于堂堂正正的皇家经济,当然也处于绝对的垄断地位。试想在这样的皇家企业里担任一把手,油水之丰厚完全是可想而知的。

再加以探讨的话还可以发现,当年清廷所设立的三处织造局,虽然可以称之为当时的大型国营企业,但其权力和能量应比现在的国营企业大得多,堪称为主管地方经济的官方衙门。

所以他们在管理织造局的同时,还统管着当地的纺织业及其税收。可以说当年的江宁、苏州和杭州的三处地方,都是全国经济最发达、收入最丰厚、生活最富庶的地方,期间的纺织业名列全国之冠。在这样的地方当官发财,简直太容易了。正是由于油水太过丰厚,当然引得许多人窥测,岂不是谁都想干。

清朝江南织造三局的重建之初,就已经大大超过明朝时的规模了。朝廷在开始委派官员进行管理,也就是选派担任织造职务的人时,曾一度袭用了明朝遗留的办法,也就是由皇帝直接派遣自己亲信的太监前往管理。那么明朝当年为什么会这样做呢?就是发现这些地方的油水太多,担任织造的官员往往都会贪污犯罪。因此才将这三处职务的任命权收归到了皇帝手中,也就是由当朝皇帝直接委派。

当皇帝的,究竟信任谁呢?当然是自己身边的太监了。因为他们已经净过身,既没有家庭也没有后代,试想贪污下来的大量钱财有什么用呢?在皇帝看来,他们既便是贪污了钱,也是肉烂在锅里。也就是连他们本身都是皇家的私产,贪污下的钱还不都是归皇家所有么?可是实际上,就连皇帝的亲信太监到了这样的任上,也是照贪不误,屡屡被人揭露出来……

 

清朝初期两大国有企业——李曹两家的亲谊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当时明朝朝廷也想出了一个办法,也就是每年换人。具体做法是,每个太监只能在这一任上干一年的时间,到第二年就要换人了。即使这样,也没有达到禁绝贪污的目的。

到了清朝建政之初,也一度采用了这一方式。然而这样的方式影响太坏了。那些派出去的太监,不但贪腐成性,而且默守陈规,不懂装懂,往往指手画脚。因此由太监管理的织造局,不但混乱不堪而且效率低下,往往做着亏本的生意。这样就导致许多朝廷重臣的不满,于是不得不进行体制上的优化改革。

到清朝顺治三年的时候,朝廷已发现委派太监进行管理的办法弊病实在太多,于是派出具有工部侍郎级别的朝廷官员,即现今经济部副部长之类的官员前往,担任江宁﹑苏州﹑杭州三处地方织造局的总管,官名就叫做织造。这样一来,生产效率比以前明显的提高了,收益也有了。可是在官员的贪腐问题上,始终得不到有效地解决,也只好采用了一年一次更换官员的办法。

再看这三处织造局的生产编制,也是很有特色,主要采取了雇募工匠生产的制度。从这点上来说,似乎也有了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的萌芽。然而在工匠的管理使用上,却又采取了农奴制度的某些特点。凡是被招募到织造局里面来的工匠,不仅属于服役性质,而且还要遭受严格的封建管制,并非完全自由的劳动者,故当时又称这些工匠为食粮官匠。

这类工匠不允许自己提出辞职,而只能由织造局加以革除。如不被革除的话,不仅自己终身从业,并且还要子孙世袭。每处织造局的规模,一般规定、也就是在册的工匠当在两千人以上。这在当时,已经算得上超大型的国有企业了,加上临时招募的工人,做工者的数量当然十分庞大。如苏州织造局在康熙年间,共有在册役使工匠两千六百余名;江宁织造局共有在册役使工匠两千九百余名;由此也可以看出,担任织造的官员权力究竟有多大了。

史料记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当年所管辖的江宁织造局,就位于今天南京市中心大行宫附近一带的地方。至于荣华富贵的程度,看一看他们与皇宫的联系程度就非常清楚了。当年清朝康熙皇帝六次下江南,有四次就住在江宁织造府内,由此也可以看出曹寅在朝廷官员中的显赫地位。还有史料记载,曹雪芹就是在康熙五十年,即公元1711年的时候,诞生在江宁织造局的曹府之内。

还有一层需要说明的是,当不再任用太监担任织造局主管以后其织造一职,虽然在名义上是有内务府提名、再由朝廷行文任命,但实际上多是由皇帝指定的亲信——八旗要员或是内务府里面的大臣担任。可以说,他们的实际地位仅次于总督,不但权势显赫,还能直接向皇帝提供江南地区的各种情报。因此也可以说,凡是被派出担任这三个地方的官员,都是当朝皇帝十分信赖的人物。

就拿当时的南京地区来说,其丝绸纺织业非常发达,仅南京城区就拥有织机三万多台,工人五万左右,依靠丝织业为生的居民达到了二十多万人,年产值白银1200多万两。如此之大的工业体系,当然都属于江宁织造、也就是属于曹雪芹爷爷曹寅的管辖范围。

由此可见,当年的曹氏家族,拥有的权利会有多大,得到的好处能有多少。正是有了这样雄厚的财力,才凝聚熔炼出了一部千古不朽的文学巨著——《红楼梦》。也就是说,《红楼梦》不但是一般承前启后的政治文化结晶,而且也是那一时代的经济社会文化结晶。

再说贾府里面的贾母,即曹雪芹的祖母李氏。她的哥哥李煦担任苏州织造,当然管辖着苏州织造府以及苏州地区的纺织业。苏州织造局的原址,就位于今日苏州葑门内城桥下塘一带的地方。虽然几百年过去了,但当年的织造局遗址尚存至今。

历史上的苏州丝绸纺织业太有名气了,简称为苏绸,不但上贡于朝廷,即使在民间也很受欢迎。还有苏州的织布业,自古以来非常的发达。在二千多年的历史时光里,这里一直为全国的纺织业中心。即使在纺织业的管理方面,苏州也是起步最早。元朝时期,为了满足宫廷权贵们奢侈生活的需求,便在这里设立了织造衙门,进行垄断性管理。康熙时期改名为织造局,亦称为织造府或织造署。

苏州织造的职务很高,除了管辖在苏州、松江、常州等地的机房生产外,还兼管这三府的整个纺织业及税收事务。从这层意义上来说,担任苏州织造的李煦,不但更是职权显赫、钱大气粗,而且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舅祖父,这就充分体现出了李曹两家在当时具有密切的亲谊关系了。

因此在《红楼梦》中,有不少地方提及了苏州的人文风物。正是这些看似漫不经心的描述,展示出了很多值得人们认真推敲的细节内容,也从而引起了红学专家们的极大兴趣。以此推演到《红楼梦》与潍坊的关系上,真是越探索越深,越发现越多了。

 

当前栏目:文史博览
内容导航
最新文史博览
猜你喜欢
  1. 时政
  2. 国际
  3. 财经
  4. 教育
热门新闻
每周热榜
精彩推荐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