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网友们一网在手,晓其所有!——中国传媒

页面二维码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页面二维码

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分享到:

《潍坊与红楼梦》研究系列之一 《红楼梦》与潍坊 ——探寻昌邑姜氏家族与《红楼梦》曹氏家族的关系(5)

2021-03-14 10:52:17 来源:中国传媒

导读:胡一平 九 两极分化——富足荣耀的极致和邻近深渊的阴影 还应当看到,当年朝廷于江南地区设置苏州、江宁、杭州三个织造府的目的,不单是为了向皇宫权贵们供应高档丝绸丝织品,

 胡一平

 

两极分化——富足荣耀的极致和邻近深渊的阴影

 

还应当看到,当年朝廷于江南地区设置苏州、江宁、杭州三个织造府的目的,不单是为了向皇宫权贵们供应高档丝绸丝织品,还有一层更重要的目的在里面。

这就是用来笼络江南的知识分子,使之俯首帖耳的一个统战工具,并且起到收集上报政治、经济、社会情报的职能。因为在清朝初期,由于采取了极为残暴的统治方式,如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因此在民间社会酝酿着强烈的反清复明情绪。这些都成为清朝统治者们害怕的心头阴影。

这样一来,当皇帝的除了批复地方上的奏折之外,还需要建立一条秘密的信息传递通道。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及时掌握地方上第一手的真实材料。同时还要起到类似于今天统战的作用,尤其笼络那些有名气的文人学者、商贾豪绅等,使他们成为大清王朝俯首帖耳的顺民。能够做到这些的,当然是康熙皇帝的亲信即李曹两家的人最为合适了。

再者,朝廷设置这些织造府还有第三层的目的,这就是充当皇家接待办的功能,也就是当皇帝出巡到达南方时,将这里做为皇帝的行宫,并负责皇帝一行的吃穿住用。因为在皇帝出行的时候,安全和舒适才是最重要的考量。因此在选择行宫的时候,当然要慎之又慎。在这方面,江南的三处织造衙门,就是最理想的地方了。所以康熙皇帝六下江南,都是将他们家当做了下榻的所在。

这样一来,凡是江南一带发生的事情,都能够在第一时间内直接传到康熙皇帝那里,这就便于皇帝制定决策了。当然还有当地官员们的表现情况,包括那些位极人臣的封疆大吏,他们究竟干得怎样……也在报告的范围之中。只不过这些都是以秘密的方式进行的,实际上就是皇帝安插在江南一带的特务机构。

正因为在遇到事情的时候,李曹两家能够通过特殊的渠道,将密折等材料直接上奏到皇帝面前,堪称拥有了直通天庭的特权,所以才有了震慑其他大臣的能力。这才得以使他们大胆放心的经营,掌管大清王朝的经济命脉,旁若无人的长达数十年之久。

然而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若是不能够谨慎的调节平衡,就必然生出不测的后果来。从这层意义上来说,李曹两家深得康熙皇帝信任,持续的富足和荣耀,其实也就埋下了导致后来灾难降临的祸根。

清史中记载,康熙皇帝一生之中六次南巡,游览和视察江南一带的富庶繁华之地。六次之中,便有两次住在了苏州织造府内,也就是担任苏州织造的李煦家中。还有四次,康熙皇帝住到了担任江宁织造的曹寅家中。不但如此,康熙皇帝在他们这里一住就是数日,可以说为其大家族带来了无比的荣耀。

为了迎接康熙皇帝的频频到来,两大家族也是挖空了心思,务必做到尽善尽美。在这样的重要时刻,他们哪里还想得到经济上的花销,只要能够讨得皇帝开心满意就好。因此两家也为此处心积虑的巴结,穷奢极欲的招待,钱财花得犹如流水一般,致使落下了巨大的银两亏空。在这方面,若将两家进行一番对比的话,当然是曹家更是变本加厉,亏空得也就更加厉害。

微信图片_20210314105527.jpg

据当时有人粗略的加以统计,到曹寅临死的时候,曹家所掌管的江宁织造府账面上,就已经有了白银三十二万两的严重亏空。这么严重的亏空,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了,用没有爆炸的巨型炸弹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可是当年的曹寅,依仗着康熙皇帝对自己的格外信任,并没有特别放在心上,这就为整个家族埋下了“落个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的悲惨结局。

相比之下的李家,虽然没有达到曹家如此穷奢极欲的程度,但也好不到哪里去。为了接待皇帝也是亏空了十余万银两,加上平时生活上的随心所欲,账面上的亏空同样也是天文数字。

 

为恭迎皇帝南巡——排场奢华花钱犹如流水

 

关于这些内容,并不是人们对他们的歪曲捏造。期间的某些场景,就可以通过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一书中,点点滴滴的映衬出来。其中的元春省亲,在这方面就具有代表性。

里面关于元春省亲的情节,实际上就是以细致的笔端,再现了康熙皇帝出巡江南时的盛况。所以不少人在阅读到这里的时候,大多会出现这样的迷惑。至于一个皇帝的妃子省亲,能有如此之大的盛况规模吗?了解了这段历史,就清楚了康熙皇帝与李曹两家的关系,这才会豁然开朗起来。原来曹雪芹在描写贾元春省亲一回的时候,运用了如此之多的笔墨,实际上应该是影射康熙皇帝的南巡规模。

通过阅读人们就会感到:既然一名妃子的省亲,都会闹出这么大的动静和排场来,那么要是康熙皇帝的出巡呢,就更加可想而知了。实际上,应该是曹雪芹在描述顺懿密妃省亲或是跟随康熙皇帝南巡时,将自己亲眼所见的场面,又加上了康熙皇帝南巡时的一些场景,特别是将自己家作为行宫的所见所闻,巧妙地融合起来进行描述的。

也就是通过极为细腻的手法,把两件事情,即李家顺懿密妃的省亲和曹家的皇帝下榻,有机的联系起来了。这样叙述的结果,就是既隐去了事情的真相,不为皇家权贵所察觉,又达到了基本写实之目的。

通过这层研究,李曹两家在江南织造任上亏空的那么多银两,往往是以几十万两来记,实际上是把这些钱大多花在了康熙皇帝南巡身上了。对此康熙皇帝也心知肚明,所以在其执政期间,不但对江南织造府中的银两大量亏空事宜,无论其他的人说些什么,干脆就是不闻不问。不但如此,他还颁旨,命令李曹两家轮流监管两淮盐业,也就是担任巡盐御史之职。

康熙皇帝这样做的目的,其实再清楚不过了。也就是要他们运用两淮巡盐的巨大利润,来弥补织造府账目上的那些亏损。十分可惜的是,李曹两家都没有充分理解康熙皇帝的这番苦心。当然有的时候也意识到了,但并没有怎样看重,总是认为康熙皇帝会万寿无疆。同时他们还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即使有新皇帝即位,也是老皇帝亲选,绝不会对其父亲特别信赖的人下手。

对于康熙皇帝的特别照顾和十分信赖,李曹两家当然是感恩戴德,唯恐报之不及。史料记载,李煦在康熙五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712年的时候,专门上了一道奏折,内中诚恳地说到:“江宁织造曹頫与臣煦,蒙万岁特旨,十月轮视盐漕。天恩高厚,亘古所无,臣等虽肝脑涂地,不能报答分毫。”

由此可见,李曹两家能够在江南织造任上旁若无人,贪得无厌的搜刮挥霍,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康熙皇帝充当了他们的保护伞。然而好景不长,雍正皇帝上台不久,就开始急风暴雨的整顿吏治,希图查处更多的赃款来充实国库。这时李曹两家依靠的那棵大树——康熙皇帝已经去世,许多人对他们的积怨,也在这个时候乘机爆发出来。加上雍正皇帝的翻脸不认人,其结局就可想而知了。

随之而来的,自然是毫不留情的抄家问罪了,两大家族随之落了个破落覆灭的悲惨下场。抄家的抄家,问罪的问罪,变卖的变卖。而且是李家在先、曹家在后,均遭到了残酷的打击。这样的凄惨结局,也使两个家族中富贵放浪惯了的子孙们,一下子跌入了灾难的深渊,真个是树倒猢狲散,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因此《红楼梦》中提到的,关于女娲炼石补天的隐喻意义,就在这里充分体现出来了。所谓女娲补天,就是因为天塌地陷,仅剩下了一块顽石,实际就是曹雪芹自己了。所以整个的故事,也是从这块石头开始说起。因此《红楼梦》最早的版本也叫《石头记》。

《红楼梦》中,真正起到补天作用的,也就是得以留下这块顽石的,应该是里面一位着墨不多、但却非常重要的人物——北静王。也就是每当贾府到了重大关键时刻时,便会有北静王的出现了,而且能够做到转危为安。即使从曹雪芹的描写上,也可以感受到曹雪芹及其全家,都对他充满了感激敬仰之情。

诸如人们津津乐道的,北静王见到贾宝玉时如何的赏识亲近,以及多次的召见款待,还有赠送给他的鶺鴒香念珠串、玉针蓑等饰物等。这些物件可都是皇宫之中使用的名贵物品啊!尤其是在贾宝玉失去通灵宝玉以后,北静王不但非常着急,而且赠以美玉代替,显示出了他对曹氏家族非同一般的关心与爱护。

应该说明的是,一部《红楼梦》中,这块通灵宝玉显得极为重要,不但是书中主人公贾宝玉的命根子,而且以此通贯全书,几乎起到了为所有的重大事件穿针引线的作用。因此也可以将这块通灵宝玉,视作书本开始,并且贯穿始终。这块宝玉,也就是书中所说的,女娲补天所留下来的那块顽石。

所以北静王的每次出现,大概都隐喻着贾宝玉、即曹家遭遇灾祸的时候。经常是北静王闻讯后急忙赶来,伸出援手极力搭救。这些从贾府的败落,尤其是遭到官兵查抄时,他及时赶到加以保护等具体情节中,便十分明确的表现出来了。

其实这位令人崇敬的北静王,也是有着实际原型的,这就与李家有着重要的联系了。如果沿着这条线索继续下去的话就会发现:这位时不时现身的重要人物,应该是李家的亲戚。也就是李士桢原妻的侄女,即顺懿密妃为康熙皇帝生的第十六子,当朝雍正皇帝的弟弟——庄亲王胤禄。

 

当前栏目:文史博览
内容导航
最新文史博览
猜你喜欢
  1. 时政
  2. 国际
  3. 财经
  4. 教育
热门新闻
每周热榜
精彩推荐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