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网友们一网在手,晓其所有!——中国传媒

页面二维码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页面二维码

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分享到:

马明博|无上清凉

2023-06-24 19:21:06 来源:中国传媒

导读:作家马明博 下午,在抱朴斋,请张济海先生示范如何用笔。他现场创作的几张作品,散发着浓郁的现代艺术风格。翻阅《张济海书法集》,看到他以前临写过的《平复帖》《兰亭序》《祭

          作家马明博

下午,在抱朴斋,请张济海先生示范如何用笔。他现场创作的几张作品,散发着浓郁的现代艺术风格。翻阅《张济海书法集》,看到他以前临写过的《平复帖》《兰亭序》《祭侄文稿》,我想到清代书坛一个有趣的“段子”。

乾隆年间,翁方纲、刘墉都是颇负盛名的书法家。翁方纲的隶书谨守古法、点画精细,刘墉的行书貌腴骨健、不拘一格。由于艺术风格不同,两人对书法见解不一。

翁方纲的女婿戈仙舟,是刘墉的学生。一天,他拿着老师的字向岳丈讨教。翁方纲不屑地说:“你去问问你老师:他哪一笔是古人的?”戈仙舟将此话转告老师,刘墉哈哈大笑,说:“回去问问你岳父,他哪一笔是自己的?”

a22b838aca0741f49c1030b3dee51b40_副本.jpg

书法家张济海

与笔墨纸砚厮磨近六十年,张济海依然是个“忙趁东风放纸鸢”的孩子,他手里紧抓着传统这根线,眼睛盯着天上大风,在大地上欢快地奔跑着。“古人的”、“自己的”,是或深或浅的坑;“传统的”、“现代的”,是绊脚的石头,这些,他都成功地绕开了。

要说艺术创作,搞书法的比搞文学的、绘画的要沾便宜。比方说,某位著名作家抄了苏轼一篇文章,署自己的名字,给人民日报投稿,要么被弃之纸篓,要么被讽为笑谈。但是如果有人笔下能再现王羲之、颜真卿、启功等书法的神韵,则能赢得满堂喝彩。你看,同样是抄袭,书法却不为人诟病。

微信图片_20230624190449_副本.jpg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著名书画家郑板桥,苦练书法入了迷,夜晚睡不着,手指在妻子背上横竖撇捺着。妻子无法入睡,问他干什么?他说“练字”。妻子说:“人各有体,你怎么不在自己体上练?”郑板桥闻言而悟。书画史上有“乱石铺街”美誉的“板桥体”(又名“六分半书”),就是这样来的。

张济海说:“从事书法创作,不能简单地重复古人。自古至今,写得像王羲之的人太多了,但真正的王羲之只有一个。”

书法名家王镛说,重复古人,临摹得再完美,也只能算是“匠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家”。匠人传承技艺,书法家则在传承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微信图片_20230624190503_副本.jpg

晚清重臣沈曾植,是当时书坛的巨匠。要说书法之美,书家的字重法,画家的字重趣,学者的字重书卷味,学碑的重金石气,学帖的重气韵,而沈曾植兼具众美。

提倡变法、总结书法理论、写出《广艺舟双楫》的康有为,对沈曾植恭敬地执弟子礼。他觉得沈曾植的行草书“高妙奇变,与颜平原(真卿)、杨少师(凝式)争道,超轶苏(东坡)、黄(庭坚)”。

微信图片_20230624190512_副本.jpg

一天,康有为向沈曾植请教书法。沈曾植却避而不谈,对他说:“你再读十年书,再来和我谈书法!”康有为也不恼火,惭愧而退。

为书法而书法的,不会是真正的书家;真正的书家,写的是自家心性;不读书的书法家,充其量不过是抄字匠而已。据说,沈曾植家藏书曾多达30余万卷。心性的提升,既离不开历事练心,也离不开读书,所谓“气质变化,学问深处”。

书架,有时是窥探一个人内心世界的窗口。浏览抱朴斋的书架,我看到,除了大部头的厚重的书法典籍,还有《周易》《道德经》《黄帝内经》《妙法莲华经》《六祖坛经》《稻盛和夫自传》《潜意识》等。

微信图片_20230624190521_副本.jpg

书法创作之外,张济海喜欢看“杂书”。在阅读上,他是典型的“杂食动物”,不止于读碑帖,凡能有所启发,他都来者不拒。在阅读中,他放眼东瀛,接触到日本书道及现代书法;同一艺术门类,不同思维形式的碰撞,令他脑洞大开。

有人说,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人的情感、见识,都藏在书法线条里。作为军旅书家,张济海的书法线条有雄强的一面,浓墨抒情时,像太行峭壁直立眼前;但他的一些书法小品,却又灵动细腻。无论大作还是小品,他的作品中都隐藏着一股气,干净、透亮、平和、充实、美雅、自在。

微信图片_20230624190528_副本.jpg

谈书法,谈国学,绕不过民国奇人弘一法师。张济海写过一幅“无上清凉”,就是心摹弘一法师笔意所写,旨在向弘一法师致敬。

弘一法师出家前,是风流倜傥的人间佳公子李叔同,他于书法、篆刻、绘画、音乐、戏剧,诸艺俱能。出家后,弘一法师唯独保留了书法一事,书写佛言善语,与人结缘。

退休之后,张济海把许多事看得更清了,也看得更轻了。于书法,他则是随心性而为。他笑着说:“退休之后,字写得更放松了,好像也比以前写得好了!”他还应友人之请,从传统文化典籍中摘抄出许多善语,广结善缘。

微信图片_20230624190533_副本.jpg

书法家启功先生曾对来访者说:“做书协主席之前,我的字还看得过去;当了书协主席,求字的太多,我疲于应付,写的真不如以前好了。”

这份对书法艺术的真诚,在抱朴斋,我也看到了。

当前栏目:书画艺术
内容导航
最新书画艺术
猜你喜欢
  1. 时政
  2. 国际
  3. 财经
  4. 教育
热门新闻
每周热榜
精彩推荐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