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网友们一网在手,晓其所有!——中国传媒

页面二维码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页面二维码

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分享到:

重庆有家“学分银行”

2020-05-06 13:48:14 来源:人民日报

导读:  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街道居民在社区学习。 本报通讯员 周 舸摄 核心阅读 

 1210551886_15864842460711n.jpg

 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街道居民在社区学习。 本报通讯员 周 舸摄

       核心阅读

  在这家“银行”,学习成果可折合为学分,学分存储达到一定标准,还能兑换为相应的课程学分和非学历证书——重庆市终身学习学分银行不仅让人们的知识、能力和技能得到认证和转化,还通过大数据技术,加深职业教育与就业市场的对接。

  促进个人的发展成长,推动全民终身学习,学分银行的设立,让“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美好愿景又近了一步。

  “你的水平可不差。”邵陶陶对这个评价有些无奈,大专毕业后从事幼儿教育已有15年,她工作经验丰富,但学历却成为自己前进道路上的一道坎。

  在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参加继续教育时,她偶然得知,工作期间取得的资格证书可以录入学分银行,经过认证后转化为相应的学分。

  有用吗?“这些学分能够冲抵相应课程,提升学习效率。”邵陶陶说,“更重要的是,这会激励我一直学习下去。”

  课程学分的“兑换券”

  学习只能在教室里吗?在线上课,技能和岗位培训……学习贯穿每个人的一生。有这样一家“银行”,学生可以把学习成果像存钱一样存进去,兑换成为课程学分、资历证明。这就是2019年重庆市教委等部门协同推进建设的重庆市终身学习学分银行,管理中心设在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学习者“开户”到获得相关学习成果的路径是怎样的?打开重庆市终身学习学分银行的网站,点击“成果添加”,上传相应的资格证书、岗位培训经历、在线课程学习证明……“不超15个工作日,认证结果就出来了。”邵陶陶说,她毕业后一直没放弃学习,以前取得的园长资格证书,如今可转换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教研工作管理”课程学分,幼儿教师资格证书可转换为“幼儿游戏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课程学分。

  重庆市终身学习学分银行建立了职业教育和培训资历框架,借鉴银行的某些功能特点,对不同类型学习成果通过学分进行认证、积累、转换,在教育部“国家资历框架在职业教育领域的研究与实践”项目中负责西部地区的实践研究。2019年12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牵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欧洲职业培训发展中心和欧洲培训基金会联合发布的《全球区域和国家资历框架目录》中,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在学习成果认证制度方面的探索被列入其中。

  目前,重庆市终身学习学分银行平台已建立终身学习档案52万余个,登记、认证各类教育学习成果近170万个,完成包括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在内的各类学习成果的认证与转换1000余人次。

  “学历不再是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都能在学分银行得到认证和转化。”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分银行管理中心副主任吴南中说。

  职业发展的“充电站”

  285页,近14万字,10项能力认证单元……《重庆物联网工程行业人才能力说明》是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探索行业能力认证标准的一项成果。目前,重庆市终身学习学分银行正在研究,如何让学分成果认证和转换标准化。

  为此,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建立了一套“资历框架”,在学分银行积攒的学分,累积到规定总数后可“支取”相应的“资历证明”。这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个人职业发展的需求,同时激励人们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参与职业培训。“资历框架”将所有学习成果的层次从低到高分别对应1—4级,同时在横向上从“知识、技能、能力、态度和价值观”4个维度进行考察。

  人才的能力需要得到市场的认可。为此,“资历框架”在制定时,还邀请了各行业权威、行业协会专家、龙头企业高管等参与其中,“只有招聘者认可了,学分银行的能力认证才能成为就业市场的通行证。”他们希望通过探索,让学分成为市场中的“硬通货”。

  就业市场的大数据则让这套“资历框架”更具权威性。依据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学分银行从人才招聘网站上采集了不同职业、岗位对用人者的技能要求,建立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岗位人员要求之间相匹配的大数据平台,进行动态化和智能化匹配。

  平台得到的大数据成果,将影响学分银行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安排。学生所学的课程、知识和技能中,哪些是招聘者需要的,哪些已经过时,通过大数据一目了然。

  目前,学分银行的“资历证明”在就业市场上的认可度正在不断提升。“‘资历框架’+大数据模式,将为长期以来在职业教育领域中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脱节的难题提供科学解决方案,为学分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学习型社会研究院负责人张伟远教授说。

  终身学习的“推进器”

  让吴南中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终身学习的行列中来。作为重庆工商职业学院2018级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江飞在学习期间参军入伍,学分银行成为他完成学业的有力支撑。通过在线课堂,他和在校同学保持了同样的学习进度。

  翻开王素芳的笔记本,老年人健康、科普知识、插花艺术……密密麻麻的学习笔记映入眼帘。已过古稀之年的她是九龙坡区西郊二村社区的“名人”,社区课堂上总少不了她的身影。这不,社区统计的学分银行积分排行,王素芳名列前茅。和王素芳一样的老年人还有很多,他们将在社区学习的内容存入学分银行,兑换成为积分。“这像是个‘推进器’,让我们更爱学习,好像回到了年轻上学的时候。”王素芳说,每周来上课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学分银行能够把已经从学校毕业的人‘拉回来’,打破不同教育类型之间的隔阂。”吴南中说,终身教育离不开学分银行的支撑,老年人热爱学习,能够为家庭学习、社区学习提供支点;年轻人自主学习,将为社会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学分银行的思考和行动不止于此。张伟远认为,学分银行建设是一项复杂、长期的工程,还需要多元学习成果的认证、互认和转换机制,以及能够显示个人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动态化的学习发展记录,这样才能达到激励人们终身学习的目的。

  人才流通离不开跨国界的资历框架互认。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探讨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职业教育资历和学分标准对接,形成对“资历框架”对接和学分互认的初步探索。

  “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学分银行正朝着这个美好蓝图前行。(本报记者 常碧罗)

 

 
当前栏目:职教
内容导航
最新职教
猜你喜欢
  1. 时政
  2. 国际
  3. 财经
  4. 教育
热门新闻
每周热榜
精彩推荐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