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网友们一网在手,晓其所有!——中国传媒

页面二维码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页面二维码

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分享到:

莫道农家无宝玉 遍地黄花是金针

2020-05-18 10:24:11 来源:新华网

导读: 新华社太原5月17日电题:莫道农家无宝玉 遍地黄花是金针  新华社记者柴海

           新华社太原5月17日电题:莫道农家无宝玉 遍地黄花是金针

  新华社记者柴海亮、孙亮全、王学涛

  “莫道农家无宝玉,遍地黄花是金针。”古话中晋北农家的“宝玉”黄花,这几年终于成了“致富花”。

  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西坪镇唐家堡村45岁的安春霞,将大同火山群脚下的这些五瓣七蕊的黄色花蕾,视作珍宝。

  别名忘忧草、金针菜,与蘑菇、木耳并称为“素食三珍”的黄花,担得起百姓口中“珍宝”的美誉,因为它改变了这块土地上人们的命运。

  地处雁门关外的大同,历史上是战争频仍的苦寒之地。这里气候严寒、无霜期短、十年九旱、土地贫瘠。

  “以我们村为例,1020人、4000亩地,但3000多亩是旱地。”安春霞说,靠天收的玉米和小杂粮,难给百姓带来多少收入,雁北农民的“种地尴尬”一直延续到前些年。

  地广人稀的晋北,气候冷凉,有600多年黄花种植的历史。云州区是我国黄花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富锌富硒的火山土,孕育出的“大同黄花”,品相、品质优良。

  “大同黄花”全国闻名,家家都种,却始终不成气候,百姓对它既爱又怕。

  爱的是,黄花的价格一直很高,每公斤黄花干菜目前在市场上卖50多元。说起怕的理由,云州区西坪镇贺店村的谢文掰完了一只手的五个手指头:一是种植前两年没收入,黄花的成熟周期长达3年;二是采摘熬人,采摘黄花摘的是花蕾,不能见阳光,一见阳光就绽放了,必须起早或摸黑采摘,而且采摘期长,达1个多月;三怕摘回来没处晾晒,这需要大量空闲场地;四怕旱地不能浇水,种植黄花必须要有水浇地;五怕产多了难卖。

  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吹响,地处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大同市云州区,下决心把黄花产业搞起来,把党的好政策,变成老百姓的好日子。

  安春霞的丈夫张顺宝是村干部,必须要带头。虽然心里有点打鼓,但他还是硬着头皮流转了300多亩土地。为此,家里还背了不少债。

  两口子没想到的是,扶持政策接连而来:每种1亩黄花补贴500元、黄花种到哪里水电路配套到哪里、政府出面从全国招聘采摘工、全区中小学操场和有硬化场地的单位暑期为黄花晾晒腾地方、给黄花上自然灾害和价格“双保险”……

  击败“五怕”这个拦路虎后,黄花真成了老百姓的“忘忧草”和“野人家”的新“宝玉”。

  “一亩黄花每年收入四五千元,行情不好也有三千多元,是种玉米的好几倍。”68岁的谢文靠着9亩黄花脱了贫,供养出两个大学生,还给儿子买了车和房。

  近几年,300多亩黄花每年给张顺宝一家带来上百万元收入,他家一度成为云州区首屈一指的“黄花大王”。

  现在,有了自己的黄花菜品牌,还建起了烘干车间、储藏冷库等深加工配套设施的张顺宝一家,在云州区反倒不算是大户了,区里已经有黄花龙头企业14家,国家级品牌6个。

  小黄花在这里已成了大产业,成为乡亲们的“致富宝”。

  依靠“一朵黄花”在2018年脱贫摘帽的云州区,从2010年前全区黄花种植面积不足1.6万亩发展到如今的17万亩,产值达到7亿元。在龙头企业、合作社引领下,黄花产量品质稳定,销路和价格也有保障,去年带动贫困户户均收入1万多元。

当前栏目:食品
内容导航
最新食品
猜你喜欢
  1. 时政
  2. 国际
  3. 财经
  4. 教育
热门新闻
每周热榜
精彩推荐
相关专题